• 注册
  • 徽州古道 徽州古道 关注:0 内容:100

    徽州古道—绩溪竹岭古道(古时绩溪到杭州的交通要道)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黄山徽风网 > 主题游 > 徽州古道 > 正文
    靓号:230559
    官方

    我已几个月没走古道,没写古道,没在公号里发古道游记了。那些曾经奔着徽州古道而来的井喷式增长的“粉丝”如今正纷纷离去,公号浏览界面门口罗雀。三年前,首次走进徽州古道,不知是唤起儿时登山砍柴的记忆,还是古道上那些曾经流淌着徽州先人辛酸而灿烂历史的滋养,我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走完现存古道,并将徽州古道上那些曾经发生的、如今已经、正在或即将消失的历史变成通俗的文字,为古徽州保留一份记忆。起初,我几乎将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到这项“宏伟计划”中,每周走一条古道,写一篇游记,更新一次公号。然去年下半年尤其今年以来,这份计划却搁浅在繁杂琐碎的工作生活事务中。

    徽州古道—绩溪竹岭古道(古时绩溪到杭州的交通要道)

    1 、走进竹岭

    徽州的雨总是伴着节气信步而来,进入梅季尤其六月下旬以来,无边无际的雨喋喋不休地冲刷着徽州的大山沟壑。周日(6月23日),淅淅沥沥了大半个月的雨帘终于挤出一条缝隙,戏剧般地出现一个大晴天,前不着月后不挨日的。我赶紧推掉原先安排,临时起约,走进绩溪东部的竹岭古道。

    徽州古道—绩溪竹岭古道(古时绩溪到杭州的交通要道)

    我曾将徽州地貌比作一只眼睛:西部圆润,中部晶莹,东部沧桑。如果世间真有龙脉,徽州的龙脉无疑在这只“眼睛”的眼角处,在清凉峰下绵延西行腾云驾雾的三条山脉之间。其间夹持而成的峡谷便是古徽州人东进杭州的交通要道。除南线新安江水域外,中线昌源河流域、北线登源河流域均有诸多青石古道跨越大山峡谷,承载着古徽州人走出大山的脚步。在登源河尽头,至今仍存三条东进杭州的古驿道:南线峰高岭古道、中线逍遥岭古道、北线竹岭古道。这些古道均在皖浙相邻的清凉峰附近接入徽州官道,像古官道上的“树丫”,将枝枝叶叶般的大小村落连接在一起。

    徽州古道—绩溪竹岭古道(古时绩溪到杭州的交通要道)

    竹岭古道西起伏岭镇桐坑村,翻越竹岭至荆州乡金冢村附近。往北翻跨饭甑尖至家朋乡,往东过荆州,越浪广岭浙江临安马啸乡浙基田逍遥岭古道交汇后,沿峡谷至临安颊口镇(现清凉峰镇)并入徽杭官道。古道现存约10公里,由桐坑源峡谷和盘山蹬道两部分组成,其中峡谷部分曾被开发,大部分步道已改建。盘山蹬道除少量路段被公路覆盖外,其余均为原始路面,保存基本完好。

    徽州古道—绩溪竹岭古道(古时绩溪到杭州的交通要道)

    2 、桐坑源峡谷

    从绩溪到伏岭桐坑村的公路环山绕水,路面尚宽,柏油路尽头为一宽阔的停车场。我们驻车后,按旅游标识指示的路径沿步道进入峡谷。峡谷逼仄幽深,两边山崖峭立,刀削斧劈一般。仰首可望崖上草木点点,偶有松树一两棵,虬枝盘旋崖间,可与黄山奇松媲美。谷内大小卵石矗立其间,如屋如床如桌如凳,错落跌宕,似人似物似神似仙,千姿百态。当地百姓为之命名曰:仙人床”、“仙人屋”、“仙人棺”、“仙人重石”、“石狗熊”、“人头石”、“跪孝石”等。仙人床”下还有一巧石,酷似古人小解的“夜壶”,“宝藏石”边还有一个“探宝秘笈”。走在这些巨石间,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徽州古人的想象力

    徽州古道—绩溪竹岭古道(古时绩溪到杭州的交通要道)

    奔腾在巨石间的是大大小小的瀑布和碧潭。或是山中植被茂盛,连日绵绵梅雨并未带走山体的沙土,溪水冲泄而下,依然清澈鉴人。修建后的登山步道并未像古道那样尽量避开石崖山涧,缘溪亲水而行的体感和心境是行走古道难以感受到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岿然矗立,登高望远,心境渐宽,心胸豁达,心中之郁自然随风而去。行走在这清纯不染、涛涌不竭的流水边,涤荡心扉,阅尽世间万物的悠然淡泊之情是油然而生的。

    徽州古道—绩溪竹岭古道(古时绩溪到杭州的交通要道)

    与奇石秀水映衬的该是翠竹。似乎就是中国山水画里画的那样,桐坑源峡谷两边是亭亭玉立的翠竹,盘旋在竹林里的蹬道更让这幅画卷有了灵气,有了田园气息。行走在初夏的竹海里,乳白的飞瀑穿透竹子间的缝隙,裹挟着细雾般的水珠弥漫在竹林间,在深绿的竹干、嫩绿的竹叶表层凝结成一层薄薄的清水。

    修竹玉立,如翡如翠,竹岭之名不知是否由此而来?

    徽州古道—绩溪竹岭古道(古时绩溪到杭州的交通要道)

    徽州古道—绩溪竹岭古道(古时绩溪到杭州的交通要道)

    竹岭古道西起伏岭镇桐坑村,翻越竹岭至荆州乡金冢村附近。往北翻跨饭甑尖至家朋乡,往东过荆州,越浪广岭浙江临安马啸乡浙基田逍遥岭古道交汇后,沿峡谷至临安颊口镇(现清凉峰镇)并入徽杭官道。古道现存约10公里,由桐坑源峡谷和盘山蹬道两部分组成,其中峡谷部分曾被开发,大部分步道已改建。盘山蹬道除少量路段被公路覆盖外,其余均为原始路面,保存基本完好。  

    徽州古道—绩溪竹岭古道(古时绩溪到杭州的交通要道)

    3 、通杭古道

    竹林尽头是山腰上一条机耕路,这是世外桃源般的逍遥古村通往外界的唯一公路。仅能单车通行的水泥公路自古道起点的停车场出发,在笔陡的青山腹地迂回而上,多年的山洪冲刷,整条路面已千疮百孔。沿着坑洼不平的机耕前行数百米,一座古石桥将我们再次引向古蹬道。石桥长三四米,由两条宽约半米的条石搭建而成,石额上有篆书凿刻的桥名,但因青苔尘土覆盖,现已难辨认。

    徽州古道—绩溪竹岭古道(古时绩溪到杭州的交通要道)

    桥头竖有一块石碑,是近年新立的,刻有“通杭古道”四字。竹岭古道是古时绩溪荆州、家朋一带到县城华阳镇的主要通道,向东可通往杭州,也是唐宋时期绩溪到杭州的交通要道。这不仅让我想起如今“徽杭古道”名称之乱象。徽杭之间依山近水,古徽商走出大山之路交错纵横,除绩溪东进杭州的几条古道外,还有歙县至古严州府淳安、遂安的大连岭、歙岭、新岭、塔岭等古道,而自徽州府出发过昱岭关的步道才是徽杭之间的古官道,也是地理概念上徽杭之间最近的通道。

    徽州古道—绩溪竹岭古道(古时绩溪到杭州的交通要道)

    如今这些青石步道早已淡出原始的交通功能,作为徽州人走南闯北的历史印记,我们今天走在这些已被岁月风霜染成黑褐色的台阶上,探古怀今,心中的感怀是油然而生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徽州先人的敬畏之情。古道由长约一米五、宽约二三十公分的茶园石铺成,整条路面平实规整。茶园石比徽州传统青石板略粗糙,铺成登山步道即结实牢固又防冻防滑。徽州登山古道有诸多“十八弯”、“十八拐”,竹岭古道从谷底至岭头盘旋而上,像一挂折折叠叠的角尺嵌在浓密的灌木丛中,据说多达九九八十一道弯,在现存徽州古道中确是少之又少的。如此层层叠叠的台阶足以让那些挑着货物往来的徽州先人望而生畏,难怪绩溪竹岭高高,翚岭迢迢,夜过新岭,走来要嚎(哭)”之说。

    徽州古道—绩溪竹岭古道(古时绩溪到杭州的交通要道)

    登山步道沿山脊折叠而上,左曲右弯三十多个来回。相随而上的盘山公路也从山坳里绕了一个大弯回到山脊,与古道相接。此处一座石亭,两层六角,名“采岱头凉亭”,建于2014年,系山下桐坑村人“胡钦山”为纪念其父母所建。据石额记载,此处原为茶亭,“胡钦山”父母常住于此,因1944年国民党六十三师途径此处时烧毁茶亭,使之失去栖身之地,不久即郁郁而终,故复建此亭以示纪念。凉亭背靠竹岭,北望“草鞋靶子尖”,绩溪伏岭及登源河流域一览无余,整个地势易守难攻,为古代兵家要寨。

    徽州古道—绩溪竹岭古道(古时绩溪到杭州的交通要道)

    4、古道沧桑

    沿公路北行数百米,在下一个Z字形拐弯处再次回到古道。

    徽州古道—绩溪竹岭古道(古时绩溪到杭州的交通要道)

    古道沿着山坳走过一段平缓路面,在即将离开山坳、继续登顶攀高处,一座“岭脚亭”记录了古道的历史。路亭名“石松亭”,近年原址复修,左右两边为原有石墙,水泥浇筑的拱形屋顶,内壁嵌有四块石碑。碑长约一米,宽半米,每块石碑四周均刻有祥云花纹,碑面基本完好,只是小楷阴刻的碑文因尘土斑驳,且有修复时留下的水泥斑块,大部分文字难以辨认,仅可悉大意。据第一块《重修竹岭碑记》记载,竹岭古道肇建于盛唐时期,为绩溪、旌德一带前往杭州的通衢孔道,宋宝佑年间,因逍遥岭栈道修建后分流了东进杭州的部分客旅,这条古道才逐渐萧条,但仍是荆州、家朋到绩溪的主要通道。到了民国时期,路面损毁已相当严重,行走艰难,时任绩溪县长胡钟吾(后客居台湾)多方筹资,重铺路面,增设路亭,重修了这条绩溪东进杭州的交通要道。第二块“各省善士”碑、第三块“乐助芳名”碑、第四块“功德无量”碑刻录了捐资芳名及善资,落款为“中华民国九年¨¨¨”(1920年)。

    徽州古道—绩溪竹岭古道(古时绩溪到杭州的交通要道)

    我们在路亭小憩后继续前行。

    古道依然在险峻的山背上折叠攀行,石阶也基本完好,但与先前那段古道因常有农民上山劳作而整洁清爽的路面不同的是,从这里到岭头的大部分路段已被柴草山土淹没,个别路段甚至荆棘密布、藤蔓纠缠,无法通行,仅有户外驴友在路边所做的标记还证明着这条古道的存在。

    徽州古道—绩溪竹岭古道(古时绩溪到杭州的交通要道)

    古道沧桑,草木葳蕤。如今,高速高铁飞机轮船,日行万里已非神话,走在这样斑驳荒芜的古道上,总会让人产生穿越百年的感觉。当然,我早已过了叩问人生该怎样度过的年龄,过了可以大把大把挥霍青春的岁月,假如真让我回到百年之前,回到肩挑背驮双脚走天下的徽州,还能找到聚族而居的宗族祠堂吗?否则,那该是多么孤独的事情。

    徽州古道—绩溪竹岭古道(古时绩溪到杭州的交通要道)

    如今,徽州已和我们渐行渐远,但大自然不会因为历史的变迁而停滞不前。初夏季节,走在这样水土湿润、人迹罕至的古道上,蛇蚓蚂蟥是常有的事。

     好在有惊无险,顺利到达竹岭岭头。

    岭头海拔近1100米。除此以外,这里普普通通,除了青石板,历史徽州并未在这留下任何烙印。对面的“草鞋靶子尖”奇峰耸立,千万年岿然不动,只是已经很少有人见过“草鞋靶子”估计也只有它们才会一直和竹岭古道上的青石板一起,生活在过去的时光里。

    徽州古道—绩溪竹岭古道(古时绩溪到杭州的交通要道)

    徽州古道—绩溪竹岭古道(古时绩溪到杭州的交通要道)

    ——————————————————————————————–

    徽州古道—绩溪竹岭古道(古时绩溪到杭州的交通要道)

    本文来源:“乡野闲谈”(黄良顺)公众号

    本站已获得授权如需要转载请联系作者!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徽州主题游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