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徽州古道 徽州古道 关注:0 内容:100

    徽州古道—黄山石笋谼古道(当年徐霞客走的线路)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黄山徽风网 > 主题游 > 徽州古道 > 正文
    靓号:230559
    官方

    【特别提醒】该路段尚未开发,如你不是徐霞客那样日行百余里、徒手攀天都的资深“老驴”,且非黄山景区专业工作人员,千万别冒险进入。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二月,徐霞客首登黄山。初七日,徐自始信峰北下,经谷底石笋谼至松谷庵,当日原路返程。清代中期,黄山登山北径开辟新道,至“二道亭”后,经“小平天矼”“十八道弯”连接狮子林,石笋谼古道基本废弃。昨日,我随专业工作人员前往探秘这段明代古蹬道。(全文3200字)

    评价指数精彩指数★★★★★ 危险指数★★★★★强度指数★★★★★ 完好指数10%

    徽州古道—黄山石笋谼古道(当年徐霞客走的线路)

    (僧坐石,即达摩面壁)


    我们从北海出发,经狮子峰下行。

    狮子峰下的“清凉台”与东面山峰形成的山坳,笔陡如墙,蹬道折叠而下,犹如挂梯,俗称“十八道弯”。约15分钟,进入一段横排路,名“小平天矼”。“小平天矼”距“三道亭”约300米。

    至石笋谼的古道T接路口在“小平天矼”弯口处,无明显标识。离路下行不足十米,即可见石阶,是从岩石上直接凿出来的那种,很明显。其后,古道路径一直沿山坳下行,偶有石阶,大部分为块石垒砌,因多年树木生长,基础塌陷,少有完整者,且藤蔓枯枝遮蔽,需手脚并用方能攀行,此后所见古道遗存均如此。

    徽州古道—黄山石笋谼古道(当年徐霞客走的线路)

    下行约20分钟,见一瀑布,高低落差约50余米,其水源即为“十八道弯”所在的山坳集水而来,现为枯水季节,且山中已有月余无有效降雨,瀑布基本干涸,仅底部一线细流。如是春夏丰水期,这一挂飞瀑,似银河从天而降,定然壮观无比。当然,那时草深林密,山谷幽深,这人迹罕至之地,毒蛇蚂蟥出没,谁还敢贸然深入。

    过瀑布,古道沿溪右下行,有较明显的石阶。不久,右转过一山脊,即可穿插至谷底的石笋谼。

    石笋谼即为石笋矼下之河谷,立于始信峰上,可见这一山洪形成的溪谷,裸露的河床延伸数百米,蔚为壮观。

    徽州古道—黄山石笋谼古道(当年徐霞客走的线路)

    (干枯的瀑布)

    谼,古通“洪”或“硔”,深沟大谷之意,在古徽州境内鲜有使用。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十月,姚文蔚(明浙江钱塘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少卿)下石笋矼,沿谷涧至松谷庵,其撰文道:“祥符(寺)印我(和尚)导贞父(黄汝亨)游始及此,而不能举其名,心宗(疑为僧名)能道其名而不知作何字,余乃悟为‘石笋谼’耳,将来‘谼’之名日著,游屐日众,当于是乎始。”可见,当时民间已有“石笋hóng”之称,但无具体文字。姚文蔚首次使用“谼”字,且颇为得意,但让其没想到的是,这条古蹬道并未“游屐日众”,而是随着“十八道弯”的凿通而彻底废弃。

    这也是一个让我至今不得解的疑问:从“小平天矼”到北海不足500米,而经此道下至石笋谼,再上行始信峰,最后到北海,其路程至少2公里以上,且谷窄水急,时有山洪爆发,近半路段陡峭程度也不亚于“十八道弯”。

    古人为何要舍近求远,开凿这条路呢? 

    徽州古道—黄山石笋谼古道(当年徐霞客走的线路)

    (下行的古道


    明清时期,经此至松谷庵的游记中,大部分都有“循涧而下”的记载,徐霞客《游黄山记(前)》载:“行五里,左峰腋一窦透明,曰‘天窗’。又前,峰旁一石突起,作面壁状,则‘僧坐石’也。下五里,径稍夷,循涧而行。忽前涧乱石纵横,路为之塞。越石久之,一阙新崩,片片欲堕,始得路。仰视峰顶,黄痕一方,中间绿字宛然可辨,是谓‘天牌’,亦谓‘仙人榜’”。按其描述,从始信峰下行五里,有“天窗”“僧坐石”景观,再下五里,路稍平缓,后“循涧而行”,见到“仙人榜”。“仙人榜”即宝塔峰前的“仙人观榜”,在“二道亭”处南望可见,为现步道下行的溪谷与石笋谼汇合处。黄汝亨、姚文蔚等明代游记中,均有类似描述。由此可见,古时从始信峰至松谷庵的古蹬道,并非绕行到“小平天矼”“三道亭”,而是沿石笋谼下行到“二道亭”处,再与现径重合的。

    徽州古道—黄山石笋谼古道(当年徐霞客走的线路)

    (途中奇石

    另一方面,如果当年的古蹬道是从石笋谼上行至“小平天矼”,再下至“二道亭”的,那么,诸多游记中,“三道亭”附近的“三尊大佛”“天鹅孵蛋”“美人照镜”“小梦笔生花”“关公挡曹”“书箱峰”等景观,应有所记载。

    由此看来,我们今天下行至石笋谼的蹬道,可能是新旧蹬道的连接道,也可能是住在石笋谼附近的僧人,为来往于狮子林而修建的。

    如上述推测成立,从“二道亭”经“三道亭”“小平天矼”至狮子林的古道,则应在乾隆丙寅年(1746)刘景洲捐建“三道亭”之前修建的,或者是同步建造的。这也是石笋谼古道废弃的时间。 

    徽州古道—黄山石笋谼古道(当年徐霞客走的线路)

    当然,考量黄山古蹬道路径,便捷是一方面,观景效果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到达石笋谼后,首先去寻找徐霞客游记中的“天窗”和“僧坐石”。

    “天窗”,即万历三十九年(1611)吴伯与游记中的“天眼”。该峰紧邻“十八罗汉朝南海”,其绝壁突兀,峰脰有崖石坠落痕迹,“天窗”即石壁断裂坠落而形成的镂空石洞,峰北光线从洞中穿过,仿若天光斜射,是为“天窗”。“天窗”所在山峰位置,在始信峰可见,但因观景角度所限,无法看到“窗口”。

    徽州古道—黄山石笋谼古道(当年徐霞客走的线路)

    (站在古道上看到的“天窗”

    所谓的“窗”,近似于竖立的等腰三角形。实际上这仅是“天窗”上部,当年徐霞客至此,因“壑深雪厚,一步一悚”,只能在涧边古道上赏景。黄山景区文管办工作人员于2013、2018年摄取的“天窗”影像亦如此。因时间尚早,且周边草枯叶落,我们沿山坡上行,找到了完整的观景角度,只见“天窗”下面还有一条修长的“腿”,其间有三处碎石相连,整个形状仿若一位挺胸站立、柳腰细腿的窈窕淑女。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闰三月,黄汝亨(1558-1626,浙江钱塘人,明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参议)从西面吊桥庵至天海,再走此道下行松谷庵,他虽在北海命名了“散花坞”,但几乎未给黄山的花儿留下什么笔墨,倒是感慨到:“我辈看名山,如看美人,颦笑不同情,修约不同体,坐卧徒倚不同境,其状千变。山色之落,眼光亦尔,其至者不容言也。”不知其灵感是否来自这处“天窗美女”。

    徽州古道—黄山石笋谼古道(当年徐霞客走的线路)

    (最佳观景角度的“天窗美女”

    徐霞客所见“一石突起,作面壁状”的“僧坐石”应是“天窗”下行不远处的“达摩面壁”石,该石位于峰腰,如僧趺坐,双手合十,面壁前峰,在始信峰可见。

    在“石笋谼”西岸、“天窗”上行百余米处也有一处“僧坐石”。此处一峰如柱,上有巧石,趺坐状,面向东方,双手自然垂落膝上。因僧立峰巅,周边空灵,愚以为,此“僧坐石”,不管神形,还是其表达出来的佛家禅境,均胜过“达摩面壁”石。

    徽州古道—黄山石笋谼古道(当年徐霞客走的线路)

    (新发现的“僧坐石”

    当年徐霞客所描述的“群峰或上或下,或巨或纤,或直或欹,与身穿绕而过。俯窥辗顾,步步生奇”,一点都不夸张,东面峰顶的“童子拜观音”“十八罗汉朝南海”及“上升峰”“观音峰”近在咫尺,西面狮子峰下的“猪八戒吃西瓜”惟妙惟肖,已匍匐万年的观海“猴子”也“站”了起来,还有诸多无名无姓的峰岫奇石,如人似物,如仙若神,令人叹为观止。

    徽州古道—黄山石笋谼古道(当年徐霞客走的线路)

    (上升峰

    徽州古道—黄山石笋谼古道(当年徐霞客走的线路)

    (猴子观海

     

    黄山的奇峰怪石,不同角度,形状各异。石笋谼四周绝壁,古道缘崖涉涧,更有移步易景之观感。我们先沿涧西上行,被崖壁堵塞后,又跨溪向东,在“天窗”下行百余米处,即“小平天矼”对面,见一古建筑遗址。遗址坐南朝北,宽约七八米,进深四五米,东靠“上升峰”,西临石笋谼,其东北角临溪处有一石砌灶台,下有两眼灶口。遗址上方还有三层梯地,从整体规模看,或为古时僧人建造的庵舍,但现存古人游记及历代《黄山志》中,均无此建筑记载。

    徽州古道—黄山石笋谼古道(当年徐霞客走的线路)

    (石砌炉灶

    石笋谼“涧谷中流”,古道盘旋,一会儿在涧东,一会儿在涧西,其间,各条山坞下来的沟涧交错,汇流成谼。临近始信峰谷底,道分两支,西南循涧而入,可通“散花坞”,在“梦笔生花”谷口上北海。再前,右转可至卧云峰下,均未见石阶遗存。沿涧上行至观音峰方向,山坡多石,石间多杜鹃古树,间有古道痕迹,林木块石及崖壁,均长满青苔,绒绿一色,仿若画境。

    古道出口在现石笋矼观景台下方,即东黄山新道与始信峰接壤处。

    徽州古道—黄山石笋谼古道(当年徐霞客走的线路)

    (古道路面的杜鹃树

    与我原先探访的白云溪、皮篷等区域比较,从“小平天矼”至石笋谼,再循涧上行,登高石笋矼,不管是山涧谷底,还是峰下林间,均垒满块石,大者如桌如床,小则如凳如盆。这些块石要么峰壁坠落所致,要么山洪冲击而来,均为自然落体状存在,松动之处颇多,行走其上,如有大意,则可能石斜人倒。那些随处可见的奇峰巧石均由千万年来的石壁崩裂塌落而成,这是黄山后山与前山峰石结构的不同之处,也是后山地质灾害多于前山的主要缘故。徐霞客文载:“忽前涧乱石纵横,路为之塞。越石久之,一阙新崩,片片欲堕”。如在多雨或融冰季节,行走峰石间,意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我们在探秘途中,即使席地休息,也会找一处相对宽阔,且后无峰石之地,避免落石。

    这或许就是当年这条古道废弃的主要缘故。(2021年12月11日)

    徽州古道—黄山石笋谼古道(当年徐霞客走的线路)

    (长满杜鹃树的乱石滩

    ——————————————————————————————–

    徽州古道—黄山石笋谼古道(当年徐霞客走的线路)

    本文来源:“乡野闲谈”(黄良顺)公众号

    本站已获得授权如需要转载请联系作者!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徽州主题游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