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徽州古道 徽州古道 关注:0 内容:100

    徽州古道—峰高岭古道(中)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黄山徽风网 > 主题游 > 徽州古道 > 正文
    靓号:230559
    官方

    徽杭古道徽州府(歙县)出发,经昱岭关,通往杭州。绩溪、歙县“水南”一带又有多条“县道”“乡道”跨越山岭与这条官道相接,仿佛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横亘在古徽州东部。广义而言,这棵“大树”上的“枝枝丫丫”都可称之为“徽杭古道”。在众多“枝丫”中,除耳熟能详、足以盖主的绩溪逍遥岭“徽杭古道”外,自绩溪到歙县三阳的“峰高岭古道”是又一条高颜值的“徽州古道”。

    如你有兴趣,请跟我一起去探秘吧……

    【本文6500字,分上、中、下三期推出

    先去看看

    峰高岭古道(上)

    4.徽风古韵三阳镇

    徽州古道—峰高岭古道(中)

    行走古道一年多,足迹遍及古徽州一府六县。从物理特征而言,古道大同小异,只有行走其中,步入时光隧道,才能体味每条徽州古道的文化内涵,才能触发内心那份灵动的情感。当我站在峰高岭下的丁字路口仰望垭口的那一刻,就已决定将继续走完剩下的古道行程。然近一个多月来,天公似乎进入“公务作息模式”,周一至周五艳阳高照,到了周末,无一例外地淫雨霏霏、打烊休息。

    徽州有句俗语,“春雨隔田埂,夏雨隔牛背”,前几周出行,我们就幸运地行走在阵雨的缝隙里,一路安然无恙。今天的卫星云图显示,整个皖浙边界黑压压一片,但还是心存侥幸:或许山那边一股气流吹来,雨也会随风而去。

    早晨从屯溪出发,前往三阳古镇。

    当年穿山越岭的鸟道如今已通达无阻,徽杭高速过河架桥、遇山钻洞,一小时即抵达三阳。胡适先生曾说过,在徽州信步走进一个山村,就会翻开一页历史;随意踩到一块石头,就会触动一个朝代;偶尔遇见一个路人,就可能是个秀才三阳或许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浓郁徽文化色彩古村。在我拙劣的文字中,一直不敢碰触这个徽杭古道上的重镇,千年的人文历史积淀,已经渗透到这里的一街一巷、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融进了文人骚客的字里行间。民国 28年(1939)郁达夫《出昱岭关记》写到:“语堂说:瑞士的山村,简直和这里一样”,将三阳美誉到极致。在作家洪振秋先生笔下,这条穿村而过的梅溪河流淌的不是水,是一壶酿造了千百年的,醇厚绵柔;是他酸甜苦辣、五彩斑斓的童年,咀嚼至今,仍回味无穷;是他笔管里流之不尽的墨水,书之不竭的美文华章。

    徽州古道—峰高岭古道(中)

    徽州古道—峰高岭古道(中)

    如今梅溪河畔那些拓印在青石上的故事,那些浸润在清泉碧水中的岁月,那些回响在学堂书院里的风雅,就像路边老宅木门上的这对黄铜门环,早已被历史的脚步湮没,那深沉而幽远的老徽州只能孤独地回荡在那高昂的马头墙上。我一介文字拾荒者,行走在梅溪河边的青石古道上,仅能努力去探寻先人的足履在这里留下的历史碎片。

    5.雨中登高王干岭

    峰高岭古道在梅溪河一座古桥上与徽杭古道汇合。相传三阳洪氏始祖牧羊于梅溪河畔,因三只羊吃饱后不愿离去,故定居于此,村名就地取材“三羊”(山羊)二字,后雅化为现名。在此之前,三阳已有王姓居住,村名“王干”,宋代曾置“王干巡检司”,临近三阳的山岭则名“王干岭”,自古为村庄的天然屏障,王干岭上的古道自然是先人与外界往来的交通要道。

    徽州古道—峰高岭古道(中)

    从三阳沿梅溪河到王干岭脚的古道已被机耕路掩埋,路上两座“官帽亭”也是几十年前重新修建的,个别路段还能见到古桥、古道的影子。王干岭脚村仅十几户人家,依山滨河,清一色的钢筋水泥楼房,完全不见当年车马脚夫留下的痕迹,或许只有水口上的两棵大樟树还惦记着曾经人来客往的喧嚣。徽州古道—峰高岭古道(中)

    古道从村中两栋楼房间的一条小巷进入,Z字形沿着山坡迂回而上。台阶宽约1米,略显黛青,基本平整。路边庄稼地里的核桃树、菊花秧、玉米苗舒展着茂盛的枝叶,还有农民正在扦插山芋苗。因常年有下地劳作的农民行走,这段青石路面也被打理得清清爽爽。

    此刻,雨还是如期而至。与多云天磅礴而来的阵雨不同,今天这样阴暗低矮的天、淅淅沥沥的雨,恐怕不是一阵子能下完的。雨中的青石板透亮如翠,却也湿滑无比,撑伞登高则更加艰难。以前曾尝试过穿雨衣,但塑料薄膜蒙着全身的热气,反而更加难受。


    这段左拐右弯的盘山蹬道一直蜿蜒到王干岭头,如一挂地的云梯,类似浙岭古道的“十八拐”、大洪岭古道的“十八弯”、高湖山古道的“十八折”,这段精致的蹬道既是“出汗点”,也是整条古道的经典所在。“十八拐”似乎成了徽州古道的图腾,展现着徽州古人开山凿路的智慧,叙述着一代徽商走出大山的艰辛以及登高望远的豪迈,新安山水移步易景的俊秀在这里展露无遗。

    6.白云深处有人家

    徽州古道—峰高岭古道(中)

    雨天登山,有付出总会有意外收获。王干岭海拔约700米,到了岭头,雨渐止,笼罩在山峦间的雨雾已开始挪动,并慢慢融化开来,天地间忽如出水芙蓉般清澈。视野所及,群峰叠嶂,青山萦翠,山峦间飘飘渺渺,虚实恍惚,一副“雾锁山头山锁雾、秀山轻雨青山秀”的唯美画卷尽收眼底。

    在王干岭上,雨后云海见多不怪,那山、那水,那村,等等,这里的一切都习以为常,你在或不在,它都在那里静静地等你,如同对面山坳里从浓雾中钻出来小村庄一样。


           
    这个镶嵌在一叠梯田中的村庄,白墙黑瓦被飘绕云雾簇拥着,像是一群刚放学的孩子拢在一位慈祥老人身边。这个二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百步街在这地无三尺平的山坡上别说铺一条“街”,就是建栋房子,地基就要砌上几尺甚至一两丈高的石磅,况且村庄又无官道经过,何来“百步街”据当地人介绍,脚下这段“十八拐”也叫“百步街”,现存徽州古道百十条,叫“街”的恐怕绝无仅有。这不禁让我产生疑问,是先有这段“百步街”古道,还是先有对面“百步街”村庄呢?

    徽州古道—峰高岭古道(中)

    不管村庄还是古道,都算是一条“天街”吧?

    和这条“街”相的是从山底蜿蜒到山顶、并牵着每个小山村的一条机耕路从王干岭垭口到山坳那边的古道已完全被覆盖。古人开凿山道的路径不仅被现代公路所青睐,从三阳到绩溪的高铁走向也与这条古道基本重叠,黄杭高铁的“峰高岭隧道”就从我们脚下的山体中穿过。今天的高铁线路,徽州古人在千百年前就已“勘测”完成,不得不说这是历史的奇迹。这条机耕路就开凿高铁隧道而修建的临时便道,北面山坳下的黄坛村也因此通了汽车。徽州古道—峰高岭古道(中)

    黄坛村平坦但不宽阔,环拱的山势在这里形成一处“四水归明堂”式的“风水宝地”。走进村中,却不再有白云深处的唯美和诗意,村中少有村民出现,甚至随处都能闻到一股植物腐烂或动物粪便的味道。如今大多数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或在城里置办房产,这样的小山村自然消亡是早晚的事情。这或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悲哀,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乡村文化,甚至一些村落的物资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这几十年内得以终结,就像脚下这条机耕路终结了这段已存在上千年的古道一样。

    徽州古道—峰高岭古道(中)

    (未完待续)

    ————————————————————————————–徽州古道—峰高岭古道(中)

    本文来源:“乡野闲谈”(黄良顺)公众号

    本站已获得授权如需要转载请联系作者!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徽州主题游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